尿失禁不處理將不停地影響生活品質,透過中醫針灸治療可起到調節作用。目前除了傳統針灸外,亦延伸出結合電流刺激穴位的電針療法,可縮短治療時間並產生更顯著的效果。以下將介紹治療尿失禁常用到的穴位,以及詳解什麼是電針,希望透過介紹能讓患者了解更多治療選擇,早日擺脫尿失禁困擾、重拾生活樂趣。
常用的穴位
- 三陰交穴:小腿內側,腳踝往上約四指寬的地方,可治小便不利、去濕
- 太谿穴:內踝尖與阿基里斯腱連線中點,可增強泌尿系統的免疫力、替腎臟補陽
- 氣海穴:肚臍以下約兩指寬的位置,主要功效為理氣、益氣
- 關元穴:肚臍以下四指寬處,被稱為第二個心臟,可幫助調氣、改善下腹虛寒
- 中髎穴:位於骶部,當次髎下內方,適對第3骶後孔處。可補益下焦、改善腎虛、利小便
- 會陽穴:在骶部尾骨端正中間凹陷處,主功效為益腎固帶,通理二便
電針:增強版針灸讓療效更顯著
電針也有人說是增強版的中醫針灸,道理非常簡單,因為電針的基本原理仍是以中醫針灸學的知識構造為主,電針便是在針灸留針時,搭配電療把其中一對或是幾對的穴道接駁微電流,讓患者感到酸麻或者是令病患的肌肉跳動,進一步擁有針灸的效果。應用電針的時候,醫生一開始會先從最低電流,接著逐漸增長電流,且一邊請問病友的感覺,一般病友會感到痠麻抑或是肌肉跳動,選用不相同的頻率,會產生不一樣的作用,能夠取代醫生長時間捻針。電針推薦給平時會運用針灸治療的病患,可是若體內有心律調節器、加裝支架又或是其他金屬物質、懷孕或肌膚有開放性創傷的人,醫師則不推薦使用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