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面對高血壓這一現代社會常見病,中藥治療有何妙方?不同於西藥直接作用於血管,中藥治療高血壓更注重從源頭入手:調節肝腎等臟腑功能。那麼中藥該如何選擇?又可以如何搭配飲用?今天讓我們來探討下高血壓中藥治療的奧秘!
想降血壓靠他們
中醫學認為高血壓多源自肝、腎陰陽不平衡,因此除了對血管有益的藥材之外,亦特地整理了能調理肝臟&腎臟的中藥材:
決明子:明目保眼、祛除風熱、滋潤腸道、平肝降火、降膽固醇等功效 枸杞:可滋陰補腎、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並能抗動脈硬化。 另外,枸杞子也可以益氣安神,被視為延緩衰老的良藥 菊花:清肝明目的好選擇,亦可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 槐花:可治療風熱目赤的同時,還能恢復血管彈性、降血壓和通心血管,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 白木耳:含豐富膠質,可滋陰補氣,並有助抗凝血,改善血管硬化情況。
曾否有過在路上走到一半或坐著休息時,突然感覺到心臟劇烈跳動並伴隨氣促、胸悶呢?這很有可能是心悸發作的徵兆。心悸是現代人較為多見的症狀,它的產生與個人體質、生活習慣、情緒波動等諸多因素相關。中醫認為心悸可再細分為不同類型各有其外顯症狀。本文將詳細解析心悸的常見症狀及不同證型的表現,幫助大家準確看懂自己的心悸狀況!
一、心悸的常見症狀
心悸時,患者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症狀
心跳加速/心跳力度增強:心悸時心跳會突然變快,每分鐘心跳數可達100次以上。同時心跳撞擊胸腔的力度也會增強,給人心臟要蹦出胸腔的感覺。 心慌、胸悶:心悸發作時,患者常感到心慌氣短、胸部緊迫悶痛、呼吸不暢。嚴重時可出現胸痛、甚至臉色發紫等現象。 頭暈頭痛:心跳加速會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引起頭暈頭痛,部分還會出現耳鳴、視力模糊等症狀。 四肢冰冷:心悸發作時,四肢末梢因血液供應不足而出現冰冷感,手腳冰冷就是典型症狀之一。 出汗:心悸時自主神經失調會開始無理由的冒汗,尤以手心和額頭出汗為著。
高血壓是指血壓長期處於130/80 mmHg或以上的狀態。雖然高血壓在早期多無明顯症狀,但其實頭暈、頭痛等症狀背後,可能隱含了血管的警訊。在中醫方面對高血壓提出了更多不同的理解,且將其細分為四種辯證。了解高血壓的隱形症狀對於及早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本文將介紹高血壓在中醫學的四種辯症,讓大家能夠更有警覺性。
高血壓的常見症狀
大多高血壓是無症狀,即便有症狀也是身體不適時常見的症狀,因此常被人忽略
頭痛、頭暈:由於血液供應不足導致。 劇烈心悸:心臟血液供應不足所致。 耳鳴:血管收縮導致聽覺障礙。 易怒:肝火上炎所導致的情緒失控 視力下降:視網膜病變引起視力減退。
心悸一旦發作時,人會明顯感受到心臟突然加快跳動的節奏,伴隨而來的可能還有頭暈、氣短、胸悶等症狀。中醫認為心悸的發生與心氣不足、氣血虧虛、精神情緒失調等因素都有密切關係。補氣養血、活血化瘀、安神養心都是治療心悸的常用方法。通過正確選用一些具有補血益氣、溫補陽氣、安神鎮靜等功效的中藥材,可以從根本上調理心氣、緩解心悸。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味對心悸有良好療效的常用中藥材和養生茶作法。
對心悸緩解有幫助的中藥材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同時還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調整心率,適合氣血兩虛所致的心悸。 麥門冬:可以潤肺清心、降低心煩失眠的發生,並有增加血流的作用。 紅花:可以活血化瘀、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抗心律不整。 人參:可提高反應能力,減少心神疲勞、消除緊張焦慮感 甘草:可補心脾、益氣虛,增進心臟傳導系統效應。
心臟的跳動是為了將血液送往全身,但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是不會感到自己的心臟在跳動的,如果突然意識到心跳突然加快、變慢、漏拍或是強度變強,這些不正常跳動的感覺就是所謂的心悸。心悸的發生並不固定,無論正在走路又或著單純坐著休息,任何時候心悸的感覺都可能找上門。那麼心悸為什麼會發生呢?中醫有哪些治療心悸的方法呢?今天就跟大家一一說明。
心悸發生的原因 環境、藥物和心理:劇烈運動、熬夜、失眠、酒精、咖啡因、尼古丁、壓力、焦慮、恐慌及服用抗憂鬱藥。 心臟疾病:各種心臟病,如心臟瓣膜缺陷、心律失常、心肌炎等都可引起心悸。 心痺:心氣不足、痰濁內阻心脈、痰火擾心、水飲內停或瘀血阻滯,心脈氣血不暢 情志失調:簡單來說就是情緒低落。可能是心情鬱悶、過度悲哀、思慮不解、情緒擾動心神,而造成心悸 飲食問題:飲食過多辛辣、煎炸等食物,使得生痰蘊熱化火,或傷脾滋生痰濁,痰火擾心而致心悸。 脾虛氣虛:長期勞累過度,或久坐久臥傷氣,而引起脾的生化之源不足以致心血虧虛,心失所養,就有可能引起心悸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不規律、長期受到多方的精神壓力且未注重飲食均衡,導致許多人都反覆受困於心悸症狀。在進行心悸的療程時,正確的生活習慣對增強治療效果非常重要,這次我們特別整理了中醫治療期間要格外注意的生活作息、可以強健心血管的食物,以及一招就可以讓心悸舒緩的簡單按摩,趕快來下面了解一下吧~
心悸療程時應注意的生活作息 作息要規律:保持規律的起居作息,早睡早起睡眠時間要充足。規律作息有助心跳節律的調整和情緒的放鬆。 避免劇烈運動:應減少做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可選擇像散步、瑜伽、腹式呼吸、打太極、靜坐等輕鬆運動。 保持心情平和:心悸與精神緊張情緒不穩有關,要儘量保持心態平和,避免焦慮、憂慮等負面情緒。 減少刺激物:少喝酒、少抽菸,少數人對咖啡因會有心悸反應也應該減少攝取。 飲食少油少鹽:保護心血管,減少心臟負擔
心悸是現代人常見的症狀,心臟跳動為正常現象,但當它突然加速或加大力道跳動時,就會給人帶來極度不適。中醫認為心悸與心氣不足、心陽不振等密切相關,可通過針灸治療平復心悸症狀。那麼心悸的針灸治療應選用哪些穴位呢?治療時有哪些注意事項需要留意呢?一起來認識吧!
心悸常用的針灸穴位
1. 少衝穴: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 1 公分處。常用於清熱熄風、醒神開竅,可以緩解心痛和心悸
2. 大陵穴:腕掌橫紋中點,當掌長肌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凹陷處。主要功效寧心安神,寬胸和胃
3. 內關穴:手腕橫紋中點往上三指寬處。功效有寧心安神和止痛,主治心痛、心悸、胸悶、胸痛
4. 膻中穴:位於胸部正中的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能理氣、增強免疫力、提高心肺功能
針灸治療心悸的注意事項
高血壓影響著許多現代人的健康。中醫認為透過按摩一些特定穴位,可以帶動全身氣血運行,從而達到平穩血壓的效果。例如太陽穴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風池穴則具鎮靜作用。通過穴位按摩調節經絡氣血,是緩解高血壓的天然療法之一,不過在家自行按摩時,有幾項要點需要格外注意呦~
降血壓按這裡 太陽穴: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中醫認為頭部為諸陽之會,促進頭部血液循環可以一定程度的降血壓 風池穴:後頸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與太陽穴有類似功效之外,亦可鎮靜安神治失眠 湧泉穴:從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的腳掌底半凹陷處。可養腎清熱,疏經活血降壓 百會穴:頭頂正中央,敲打可平肝息風、寧神清腦,降血壓
在家按摩注意要點
高血壓是現代人的常見病症之一,若血壓到達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即視為高血壓。在西醫中將高血壓歸咎於遺傳、運動不足或是鹽分攝取過多,那麼中醫又是如何看待高血壓的呢?高血壓的成因是什麼呢?今天就一起來認識下中醫理論理的高血壓吧!
造成血壓上升的原因
西醫主要以藥物控制「血壓升高」的症狀,而中醫則是把診治焦點放在「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上,常見原因有:
作息不正常、長期睡眠不良:會造成一個人處於陰虛陽亢的狀態 不良的飲食習慣、吃冰喝飲料:導致身體代謝不良容易,最後造成痰瘀 血液供應不充足:可能因為血管硬化、血管管腔變窄、血液變濃稠,使身體某些地方得不到充足血液供應,進而形成血瘀 長期緊張、高壓:身體的交感神經持續亢奮,造成虛亢就會導致高血壓
高血壓的產生有諸多原因,光靠藥物治療可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因此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就成了調理高血壓不可或缺的環節。那麼我們該如何調整日常生活才正確呢?又可以選擇哪些中藥材進行輔助治療呢?今天就一起來看看生活與中藥貼布雙管齊下的高血壓調理大法!
養成良好日常生活習慣 減鈉:每日食鹽量小於 6 公克,忌食含鈉量高食物,例如蜜餞、餅乾、芹菜、胡蘿蔔、海帶 戒酒:喝酒會影響藥物的治療成效以及血壓的變化。 減重:國健署建議成人 BMI 維持在 18.5~24,若超過24則容易患有為糖尿病、心血管、惡性腫瘤等慢性病。 戒菸:菸品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會損害血管,且抽菸會使血壓升高。 飲食控制:飲食應改為高纖低脂少鹽,且少吃油炸、過度加工食品。可多吃白木耳、決明子、枸杞等優良中藥食補 運動:掌握「運動 333 原則」,每週 3 次,每次 30 分鐘運動, 且過程中要讓心跳達每分鐘 130 次
查看更多大台北、桃竹苗、台中、台南、高雄心臟血管中醫推薦~
高血壓的產生有諸多原因,光靠藥物治療可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因此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就成了調理高血壓不可或缺的環節。那麼我們該如何調整日.....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不規律、長期受到多方的精神壓力且未注重飲食均衡,導致許多人都反覆受困於心悸症狀。在進行心悸的療程時,正確的生活習慣對增強.....
心悸是現代人常見的症狀,心臟跳動為正常現象,但當它突然加速或加大力道跳動時,就會給人帶來極度不適。中醫認為心悸與心氣不足、心陽不振等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