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型態的變遷再加上經濟情勢的變遷,使臺灣民眾在生活方面壓力大幅度的提高,於臺灣無論哪個年紀層,罹患睡眠障礙的人口逐年上漲 。使用安眠藥改進睡眠障礙的人愈來愈多,依照臺灣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約1/3的國人有睡眠方面的問題,若長時間睡眠品質不好,可能引發人體免疫力下降、精神疾患或者其它疾病。臺灣安眠藥的用量居高不下,國人1年用掉9億顆安眠藥,列居亞洲寶座,但是其中卻僅有不到5%的人,能找出合宜且專業的渠道來解決睡眠問題。
現今所謂的失眠在中醫之中叫『不寐』、『不得臥』,睡眠方面的問題不單跟心理有關,還有可能為臟腑功能失調所造成。在中醫視角之中,最重要的是尋找到導致失眠的原因,從根本來處理造成失眠的問題,而非暫時解除的失眠的狀況。中醫治療是按照病患五臟六腑的失衡及證型,調整其氣血平衡、改進睡眠品質,很多病症也可進一步隨之改進。
中醫告訴你:失眠分7大類型!
中醫臨床上經常分成幾個證型來治療失眠,按照病患臨床表現區分不同的失眠種類,判別出首要失衡的臟腑,賦予相對應的中藥治療,中醫生提到,于中醫臨床分以下幾種證型。
中醫失眠證型(壹)心脾兩虛:時常由於疲倦而睡不著,也時常出現臉色蒼白、貧血、淺眠易醒和健忘等病徵。
中醫失眠證型(貳)心膽氣虛:會有倦怠、心心悸膽怯、處事多慮、心煩不眠、精神恍惚、氣血不足等病徵產生。
中醫失眠證型(參)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多夢、心悸、胸悶、手心發熱等病徵。
中醫失眠證型(肆)心火熾盛:常看到心煩不眠、口乾舌燥、舌尖紅苔薄黃、大便偏硬、失慮多夢、面赤烘熱、小便色黃等病徵。
中醫失眠證型(伍)肝鬱化火:主要是夜生活多且豐富、時常要應酬喝酒的人,這類型的病患時常覺得口苦眼睛發紅、心悸、精神恍惚、頭暈腦脹、口乾舌燥、思慮過多等病徵。
中醫失眠證型(陸)痰熱內擾:有心煩不寐、多夢易醒、頭重目眩、舌紅苔黃膩、睡不安穩、胸悶等病徵。
中醫失眠證型(柒)胃氣失和:腹痛、氣血不順、脘腹脹滿、失眠、脾胃功能失調、煩躁不寧、苔黃膩或黃燥、舌紅。
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哪些?
影響睡眠的原因有許多,究竟中醫生覺得失眠為甚麼會產生呢?從中醫角度而言,使得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比方下列幾種原因,都會促成身體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從而產生失眠:
中醫生覺得促成失眠的原因(壹)情緒因素:大多數情緒會引發失眠的問題發生,特別現代的人因為工作壓力以及負擔、牽涉到家庭關係的婆媳問題和親子關係,導致每一天都處于非常緊張的情況,壓抑的情緒不但憋在身體裡面,也會留於臟腑中,長期自身的情緒達不到適度有用的調節和抒發,就會同時發生中醫所說的『肝氣鬱滯』或是『心火亢盛』而導致失眠。
中醫生覺得促成失眠的原因(貳)飲食不節:因為工作忙碌或是經常無法三餐定食定量,甚至暴飲暴食或者是吃得過於快,讓脾胃消化功用受到影響而使得失眠,睡眠和胃的消化需要矛盾,這便是為什麼吃太飽會讓睡眠中斷增加的原因,也就是古書上所紀錄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中醫生覺得促成失眠的原因(參)身體效能退化: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睡眠越來越少,特別是老人,究竟是為什麼呢?中醫認為這是由於老人『血氣衰』、『氣道澀』,也便是因為氣血衰少,血液循環不好而導致睡眠時間與品質比較不夠。
中醫生表示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睡眠的品質,推薦大家除了需養成規則的生活作息以外,連日常的飲食習慣同樣不能忽視。若你具有失眠困擾的話就推薦需要找尋專業中醫生的輔助,藉由中醫生多面向的去認識你的睡眠情況、生活作息甚至是為身心情況等等,讓中醫生輔助你找出失眠的原因與證型,這樣一來才可對症下藥改善失眠的病徵~
相關資料
更年期、備孕婦女無故失眠!中醫:安神藥方搭配針灸調理、不怕成癮!